B体育app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主营业务领域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包括:1、环保领域(主要为固废处置)的专业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处置运营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2、能源领域的锅炉设计制造、传统及新能源电力工程总包、热电运营、光伏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业务。
主要产品:生活垃圾焚烧炉、垃圾炉排、生物质炉、危废余热炉、污泥焚烧炉以及燃机余热炉、制氢设备、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等;
经营模式:主要为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安装调试。
主要产品:固废处置工程及系统集成服务(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污泥、蓝藻藻泥、飞灰等)、烟气治理(脱硫脱硝)工程等工程服务。
业务载体:主要是子公司华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市政及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国联环科、华光电站。主要经营模式为EPC。
主要业务:固废运营处置项目,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餐厨垃圾处置、污泥、藻泥处置、飞灰填埋等。
业务载体:主要是垃圾处置子企业惠联垃圾热电、公主岭德联、江西乐联,餐厨垃圾处置子企业惠联资源再生,污泥处置子企业国联环科及国联环科控股的藻泥处置孙公司绿色生态科技,飞灰填埋处置孙公司惠联固废。
经营模式:公司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从事上述固废处置业务,具体模式包括BOT、PPP、BOO等。
经营模式:主要为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安装调试。
业务载体:主要为子公司华光电站及下属华光(西安)设计院(拥有电力行业乙级资质),主要经营模式为EPC。
业务载体:主要是燃煤热电联产子企业:惠联热电、友联热电,以及2023完成收购的桐乡濮院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丰县鑫源生物质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子企业:无锡蓝天、宁高燃机,以及2023年完成收购的南京协鑫燃机热电有限公司;热网企业新联热力以及地热供暖世纪天源。
经营模式:公司的热电联产企业以煤、天然气为原料进行生产,产出蒸汽和电;电与电网公司签订购售电合同进行销售,蒸汽销售给热用户(工业用户为主),地热供暖主要为居民供暖。
经营模式:主要为各地方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及建成后运营,获取发电收入及国家光伏发电补贴。
(1)在环保电力装备中,公司的垃圾焚烧锅炉设备在市场上有较大优势和影响力,是国内最早实现“炉排+余热锅炉”双炉型一体化供货的厂家,也是目前市场极少数可一体化供货的厂商。公司垃圾焚烧锅炉销售业绩达500台/套以上,产品销售覆盖24个国家、地区,品牌影响力深入东南亚地区。公司自2019年开始实施小型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形成了日处理量400吨以下系列小型化垃圾炉排和垃圾余热锅炉产品。公司小型化垃圾焚烧技术结合了公司近三十年在垃圾焚烧技术领域的经验,具有燃料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排放优、重量轻、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伴随垃圾焚烧处置县域化进程的推进,公司小型化垃圾炉的销售有所提升。
华光环能固废炉具备高参数、运行稳定以及经济环保等特性,在国内固废炉研制领域占据重要的先导创新地位,自2018年承接首个纯烧固废炉项目至今,已分别在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布局了华光固废炉品牌。另外,公司燃机余热锅炉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卧式、立式自然循环技术的HRSG供应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方面: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合同》。2022年10月,华光环能成功研制开发了一套产氢量3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中试示范工程设备。该设备的单位能耗为4.3Kw·h/Nm3H2,制氢系统能效值81%,能效等级为1级。
2023年4月11日,公司15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正式下线,并具备随时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年产1GW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能力,已具备500Nm3/h以下、500-1000Nm3/h,1000-2000Nm3/h,多个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制造技术。
公司1500Nm3/h的碱性电解槽,在产氢压力方面,达到了行业的最高水平,可实现产氢压力3.2MPa,填补国内千方级高压电解槽空白;在单位能耗方面,通过将电流密度控制在2500-3000A/m2的范围内,实现了更佳的电压和能耗控制,预计单位能耗≤4.2Kw·h/Nm3H2,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整套制氢系统具10%-200%的负荷调节能力,电流密度最高可达6000A/m2,并且对研制的制氢设备的主副电极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新型环保隔膜材料,大幅提高了电流密度,同等产氢量下,设备体积大幅减小。
公司前期与中石化广州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能尤其是电解槽系统的市场拓展。另外,2023年4月,公司和中能建氢能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动绿氢项目落地和电解槽的产品业务合作。
碳捕集(CCUS)方面: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委托其研究开发“离子液CO2捕集中试示范工程开发”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车载可移动CCUS技术中试项目的建设,中试装置设计有独立的气体进料计量系统、吸收系统、再生系统、气体放空和吸收剂循环系统,流程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
飞灰高温熔融方面: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主攻研发飞灰高温熔融技术,该技术拥有:可使二噁英完全分解、重金属实现固化、形成的玻璃体渣可作为建筑材料、有机污泥+飞灰协同处置产生的合成气为CO,H2和CO2,未来可用于制氢工艺等多元复合优势。目前正在实施100kg/h处理量的飞灰熔融无害化中试装置的建设工作。在建成国内首创的100kg/h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无害化处置试验平台后,公司将积极实施技术优化和市场推广,形成系列产品,满足商业化推广需求。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容器车间自动焊班组获得“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入选2022无锡市重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名单、公司“国产自主固体废弃物热电转换装置”入围2022科创中国先导技术(绿色低碳领域)榜单。
(2)市政环保工程:公司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服务,在市政环保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执行公司市政工程总包业务的主体主要系公司下属华昕设计,具备甲级设计资质,在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位列前十。
公司环保工程中,环保农污处置业务为主要拳头产品。公司环保农污处置业务经过30余年发展,具备了技术先进性和品牌实力,实现了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的全业务发展。公司在BIM技术应用已处于国内同行企业领先水平,掌握了基于BIM的全阶段全过程应用、集成“GIS+BIM+工业控制+数据监测与分析”于一体技术。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上,市政设计院实现了智慧系统管理,成为公司总承包业务新的增长点,不仅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能力,同时也方便了业主对于项目的了解和管理,极大提升了公司的业务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山西焦化600740)项目,成为公司第一个焦化行业余热发电总承包项目;另有惠美线业项目使用半干法脱硫、安徽德邦项目使用氨法脱硫,丰富了公司环保工程中多种脱硫方式的业绩。
华昕设计在2022年度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七,获评无锡市交通运输行业学会先进企业、无锡市建筑业优秀会员企业;获江苏省市政工程协会2022年度“三优”优秀会员企业,优秀企业经理1人,优秀项目经理6人;6人入选无锡市市政工程专家库;2人获评无锡市交通运输行业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报告期内,华昕设计顺利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审核,“基于BIM的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入选无锡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城市生命线动态感知体系”、“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两项方案入选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汇编的《2022年无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3)公司具备固废产业链协同发展及综合协同处置能力,涵盖生活垃圾处置、餐厨废弃物处置、污泥处置、藻泥处置等。公司在无锡惠山区打造了具备自身业务特色的“城市综合固废处置中心”,以热电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为核心,配置了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蓝藻藻泥处置、飞灰填埋等综合处置设施。在提供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固废多项目百分百协同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为公司市政环保项目跨区域复制夯实了经验基础。公司的固废处置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核准的“无锡惠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4)公司已建立起垃圾焚烧发电全产业链平台,具备投资、建设、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的能力、资源和业绩。报告期内,公司投建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能力为3,300吨/日,其中,2023年6月公主岭德联二期400吨/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发电机组已整组启动并网完成,目前处于正常运行中。
2023年上半年,公司垃圾处置量44.79万吨,发电量11,468.24万千瓦时。
同时,公司还打造了高标准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惠联资源再生的餐厨项目处理能力440吨/日,已进入满负荷运营。2023年上半年,惠联资源再生处理餐厨易腐垃圾7.3万吨,通过精细化的工艺控制,做到厂区无异味,污水总排出水氨氮、COD以及总氮均优于排放标准,有组织大气污染物各指标均远远低于排放标准。同时,公司通过餐厨垃圾提油开展资源化利用,2023年上半年,提油产出1,968吨左右,实现资源化产品销售收入1,282万元。
(5)公司污泥处置能力和规模处于国内行业前列,目前已投运项目的处置能力为2,640吨/日。除市政污泥项目外,公司投资运营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蓝藻处理处置项目(规模1,000吨/日),开拓了公司固废处理业务新领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污泥处置40.16万吨。
公司污泥处置拥有2条核心技术路线,分别为“污泥调质深度脱水+干化+自持焚烧”和“污泥碱热水解蛋白提取+资源化利用”。2023年,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在前期产学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多肽螯合钙有机水溶肥的施用方式研究》、《污泥水解多肽浓缩液的安全性评价》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课题正在开展中。2023年上半年,实现污泥资源化处理利用79,810吨,产出蛋白浓缩液4,277.38吨。
(1)能源装备:高效节能锅炉方面,国内已有超过20家企业具备制造电站锅炉资质和规模化制造能力,并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上锅、东锅、哈锅三厂,具备为600MW及以上机组配套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制造能力的锅炉制造企业。第二梯队是华光环能、西子洁能002534)、济锅等,属中大型电站锅炉制造企业。第三梯队是中小型锅炉厂。公司在第二梯队中排名前列。
近期,国内火电市场有所回暖,主要集中于66万千瓦级和100万及以上千瓦级大型机组项目。国家在安全保供的前提下,中小型燃煤机组市场将长期存在,但将呈下降趋势。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容量可观,燃煤发电的灵活性调节在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火电灵活性改造方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和“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针对130t/h-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华光环能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独家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
目前该技术及产品在公司自有惠联电厂进行试验,项目于2023年4月末完成安装工作,目前处于调试阶段。惠联测试成功将形成示范效应,有利于开拓现有燃煤机组宽负荷灵活性改造的市场推广。
市场开发方面:作为对国内市场的有效补充,十四五期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事业部实现了订单的多样化,除设备成套外,扩展了EPC、EP业务。锅炉设备成套订单也从以往的以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主,实现了品种多样化,在燃机余热锅炉项目上有所突破,成功获取哈电国际乌兹别克斯坦2x9H(1600MW)燃机余热锅炉项目,是公司首个海外9H燃机项目,抢占“一带一路”中亚市场份额,为公司中亚市场的扩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更多的商业机会。
(2)电站工程:公司电站工程业务在充分发挥自有电力设计院的优化设计能力、依托自有电厂的人才资源和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开拓。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在无锡设立技术中心,在西安、南京、济南等地设立了分院,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包括结构、电气、土建、光伏新能源、机务、化水、输煤除灰、总图等。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与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与吉利集团、海亮集团保持着稳定的项目合作关系;继续深入与陕西有色、华电的合作交流;与国电投铝电公司的合作从单纯的EPC发包延展到了类BT的合作模式;公司在战略客户开拓上进一步突破,首次与华能扬州公司在扬州扬子电缆的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签署了峨山甸中镇他格莫光伏电站二期130MW光伏发电、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高峰120MW光伏发电等规模化EPC项目。
(3)热电运营:作为无锡地区的热电运营龙头,公司深耕无锡市场,在无锡市区热电联产供热占有率超70%。公司拥有国内供热距离最长的多热源、大规模蒸汽集中供热系统,实现了燃煤燃气联合供应、跨区域供热的格局,管线贯穿无锡市南北辖区,实际运行蒸汽管网长度近500公里,热用户近700家,单根管线公里,在无锡地区年售蒸汽超600万吨。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桐乡濮院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丰县鑫源生物质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收购,新增燃煤热电联产项目2个,其中濮院热电装机容量36MW,具备年供电量1.8亿千瓦时,年供热量180万吨的能力;鑫源热电装机容量,具备年供电量1.9亿千瓦时,年供热量130万吨的能力。
近年,公司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布局。公司目前体系内已有多个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其中,无锡蓝天建设规模为2×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年发电能力20亿KWh,年供热量能力140万吨以上。南京宁高燃机,为公司自建设自运营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6F.03*2),已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在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澄海益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一期(2×75MW),预计于2024年完成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汕头市澄海溪南供热片区主力集中热源点,负责汕头澄海区溪南供热片区热负荷供应,对外供汽能力可达120t/h,年上网电量约7.5亿kwh,年销售蒸汽量约73万吨,年总节煤量约20.9万吨。另外,公司2023年上半年,通过成熟项目并购,控股了南京协鑫燃机热电有限公司,参股了华润(北京)热电(参股49%)、高州燃气分布式(参股35%)项目。南京燃机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鼓励类区域分布式清洁能源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有2×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总装机容量360MW,机组总供热能力达320吨/小时,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70%以上。华润(北京)热电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工业区,是北京市第一个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项目装机容量150MW,配备2×75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承担开发区电力负荷平衡及电网安全保障,为大型企业提供稳定的综合能源配套服务,可实现发电、蒸汽、热水和冷水四联供,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项目。高州燃机项目建设为2×75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0MW,为金山工业园提供电力、热力、冷能供应。
原材料采购方面,公司原材料煤炭采购渠道通畅,与中煤、山能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并签署了长协煤协议,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公司成本控制力、供热议价能力强,热力应收款回笼率近100%,管损降低至5.01%,效率及经济性优良,能提供优质现金流。
(4)光伏电站运营:公司控股的中设国联无锡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光伏开发运营能力,能够提供专业的光伏发电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开发运营有37个成熟的光伏运营项目,区域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江西、广东等多省市地区。2023年上半年,中设国联实现发电量1.3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14亿千瓦时,实现收入1.09亿元。
在环保领域,公司主要涉足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及环保项目运营业务。报告期内相关环保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施方案》明确要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保及能源领域未来可能迎接较大变化。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提高环保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占比;能源结构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对能耗控制力度加大,节能领域会迎来较大发展空间;政府和市场将会着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同时,从碳捕集、固碳角度,将鼓励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氛围和理念。
近年来,针对环保投资的财政政策积极,环保行业投资持续加码。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制定财政政策总体目标: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低碳零碳负碳、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和地区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以及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财政政策的持续出台,为低碳环保行业注入发展动力。
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目标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工作方案》拟定了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等主要任务。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司所在地江苏无锡被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优化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加强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减少有机垃圾填埋,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利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
垃圾焚烧发电的碳权价值有望进一步显现:2023年7月,生态环境部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据本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据本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从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活动的机构及其审定与核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管理办法》对此前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方法学制定以及减排量的管理、核查、交易、审定与核证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与优化,并对CCER新项目的申请做出相关规定。
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联合发布《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方案》提出规范污泥处理方式,鼓励采用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污泥:1)有效利用本地垃圾焚烧厂、火力发电厂、水泥窑等窑炉处理能力,协同焚烧处置污泥;2)鼓励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采取土地利用方式;3)推广能量和物质回收利用,加大污泥能源资源回收利用;4)逐步限制污泥填埋处理,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等替代处理方案。《方案》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和减量化,通过协同焚烧、土地利用、沼气热电联产等方式实现污泥的合理利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愈发清晰。“十四五”规划在技术要求中明确提出限制污泥填埋,稳步推进资源化,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有明确的污泥处理途径,鼓励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前提下,可推进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等资源化,鼓励污泥能量资源回收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强调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要求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碳中和背景下,工业领域的节能提效至关重要,余热资源利用成重要抓手,钢铁、冶金、化工、水泥、石化等行业余热资源丰富,现有设备对余热资源的利用率低,锅炉的节能改造进度将加快。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要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制氢设备生产近年发展迅速,国家对电解水制氢技术愈发重视。
电解槽作为电解水制氢的核心设备,市场迅速扩大,2023年第一季度电解槽招标远超同期水平。2021年,电解槽出货量不及400MW,2022年电解槽出货量为794MW,而2023年一季度电解槽公开招标量已经超过2022年电解槽出货量总和,达842MW。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的目标;以及势银(TrendBank)预测,2025年绿色可再生氢气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20万吨,2023-2025年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累计出货量预计可达到约15GW,2026年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6-20GW。
在能源领域,公司主要涉足节能高效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电站工程与服务、地方热电及光伏电站运营业务。报告期内相关能源领域发展情况如下:
配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等政策文件。政策明确了纳入重点排放监管的企业范围和纳入条件、碳排放权配额的发放原则、排放单位如何获取碳排放权配额等原则。同时,明确了首批参与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的交易主体——重点排放单位的数量和名单。规划了碳排放权免费发放配额的比例,规定了不同燃料型发电机组的企业,履约需要上缴的配额最高上限以及所需通过碳市场交易的配额上限等。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电力体制改革或将对电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1)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和分时电价政策;(2)加强灵活性资源建设,通过健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保障灵活性资源有效释放,从而打开新能源发展空间;(3)推进电力数字化、能源化的建设步伐,以加快发电清洁低碳转型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3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基本延续2019—2020年的总体框架,配额分配的总体思路不变、覆盖主体范围不变、相关工作流程基本不变。同时针对第一个履约周期出现的未分年度设定基准值等问题,完善了配额分配方法,优化调整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基准值,使行业配额总量和排放总量基本相当。《配额方案》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履约豁免机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发规划〔2023〕30号),明确坚持能源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夯实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扎实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2023能源工作主要目标: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较快上产,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1亿千瓦左右。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质量效率稳步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跨省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持续保持合理水平。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短板技术装备攻关进程加快。
针对传统能源:提高能源系统调节能力。大力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建设具备条件的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开工投产一批煤电项目。
针对能源转型: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科学设置各省(区、市)的消纳责任权重,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
巩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加快风电、光伏技术迭代研发,突破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继续抓好核电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燃煤机组的主导地位,当前煤电机组存量较大,随着风光并网增多,实现煤电机组灵活调峰将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改造升级的通知》及配套《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亿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50年,灵活性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
根据中电联《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政策研究》,煤电灵活性改造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约在500元~1500元之间,取中位数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定为1000元;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50年我国灵活调节电源占比应达到24%左右,以及《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政策研究》测算我国当前灵活调节电源占比不及6%,则直到2050年我国灵活调节电源容量仍有18%的增量空间,预测2030年前将保持较快增速,2030年后增速放缓。据测算估计,2030年江苏省内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增量空间有184.5亿元,2050年江苏省内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增量空间有244.9亿元。
发电生产情况: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18.6%,占总装机容量的51.5%,占比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水电4.2亿千瓦,同比增长4.5%。火电13.6亿千瓦,同比增长3.8%。核电5676万千瓦,同比增长2.2%。风电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太阳能发电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水电发电量45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9%;火电发电量29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核电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情况: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14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4小时。分省份看,全国有16个省份的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四川、新疆、重庆超过2500小时;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65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32小时。
新增装机情况:2023年1-6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409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7186万千瓦。其中,水电536万千瓦、火电2602万千瓦、核电119万千瓦、风电22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842万千瓦。
电力投资完成情况:2023年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水电392亿元,火电392亿元,核电359亿元,风电761亿元,太阳能发电1349亿元。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88.2%。1-6月份,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2号),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对于油田、气田以及难以复垦或修复的采煤沉陷区,推进其中的非耕地区域规划建设光伏基地。项目选址应当避让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特殊自然景观价值和文化标识区域、天然林地、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光伏发电项目输出线路允许穿越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还应当符合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新建、扩建光伏发电项目,一律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草原、Ⅰ级保护林地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结合2022年12月下发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光伏电站开发。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同时加大对热电联产、氢能等领域的布局。在各业务板块深入协同下,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4亿元,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9.62%,涨幅较为明显。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0亿元,利润水平小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4亿元,半年度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比增长19.6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5%,公司业务整体发展稳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幅主要来自项目运营管理和工程收入增加,上半年项目运营管理实现营业收入20.97亿元,同比增长23.73%,工程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2.98亿元,同比增长51.72%,增幅较为明显。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18.64%。
公司工程总包业务积极从传统电站工程向市政环保工程延伸拓展,同时公司电站工程总包也积极开拓新能源电站总包建设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电站工程实现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82.58%,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来自于光伏电站工程规模提升,收入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传统电站工程累计订单金额12.75亿元;新能源光伏电站累计订单金额13.71亿元,锁定装机容量558MW;环境工程累计订单金额0.48亿元,新能源电站订单金额及比例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实现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29.84%,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摆脱疫情影响后,市政工程建设周期加快,订单及项目量有所提升。市政环保工程在手订单20.25亿元,同时市政工程应收账款回笼率良好,应收款项综合回笼率94.50%,其中设计业务回笼率85.3%,EPC项目回笼率97.02%。
公司热电运营主要以供热为主,以热定电,符合国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濮院热电、鑫源热电、南京燃机等3家热电企业的控股权收购,同时,自建宁高燃机项目于报告期内投入运营,热电业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为公司提供优质现金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下属8家热电运营企业完成总售热333.46万吨,热力应收款回笼率约100%;通过精细化管理,管损降低至5.01%。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固废处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环保运营服务实现营业收3.26亿元,同比下降4.84%,收入小幅下降主要由于飞灰填埋场受到周边垃圾电厂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关闭的影响,填埋收入有所下降。
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业务已具备一定规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能力3,300吨/日,含上半年投运的公主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400吨/日。另外,公主岭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配套新建餐厨垃圾处置项目,项目规模50吨/日,目前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已完成系统联调,公主岭城管局已于2023年7月5日签发同意开始处置餐厨垃圾的正式文件。
公司污泥处置业务规模处于行业前列,截至目前公司已投运污泥处置项目规模为2,640吨/日。同时,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固废业务新领域,已投运的餐厨垃圾处置规模为440吨/日,报告期内,公司规模725吨/天的餐厨废弃物处置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公司已投运1,000吨/日的蓝藻藻泥处置项目,项目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藻泥处置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的惠山区飞灰填埋场一期工程(库容40万立方米)已投入使用,公司投资新建的飞灰二期项目(库容40万立方米)于2023年4月投运开始填埋螯合飞灰,二期填埋场最大每日可无害化螯合处置300立方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可有效保障无锡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需求。
2023年上半年,公司装备制造实现收入5.4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49%。装备制造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下游客户投资规模及速度放缓,市场需求有所下降,部分项目周期延长。报告期内,公司锅炉装备有效订单总量9.48亿元,其中以垃圾炉、生物质炉、余热锅炉、燃气锅炉为代表的环保锅炉装备订单6.73亿元,占公司订单总额的71.1%,其中余热锅炉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快,余热锅炉有效订单3.73亿元,保持良好上升趋势,燃机余热锅炉出口实现新的突破,公司首个海外9H燃机项目:哈电国际乌兹别克斯坦2x9H燃机余热锅炉项目成功签约。另外,公司环保设备中垃圾炉订单回暖,有效订单量1.26亿元,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为提升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加强公司与行业内上市公司的战略和技术合作,扩大公司热电联产业务规模,实现热电业务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战略扩展,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华光电力物资完成对协鑫智慧能源热电联产项目资产包的收购。公司利用现金91,440万元,收购了桐乡濮院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52%股权、丰县鑫源生物质环保热电有限公司51%股权、南京协鑫燃机热电有限公司51%股权,高州协鑫燃气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35%股权和华润协鑫(北京)热电有限公司49%股权,将濮院热电、鑫源热电和南京燃机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完成收购后,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控股项目总装机规模426MW,参股项目总装机规模300MW,新增年供热量能力约440万吨,年发电量约21.56亿千瓦时。
2023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发行中期票据2亿元,票面利率3.10%,发行短期融资券合计6亿元,平均票面利率2.76%。中票、短融的顺利发行,有效降低了公司融资成本。
公司于2022年8月24日收到控股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书面通知,根据《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联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的不高于本公司总股本25%,计235,973,522股股票。
2023年3月15日,本次公开征集转让股份的请示及相关方案通过了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预审核,同意国联集团将通过公开征集转让的方式协议转让公司股份。2023年3月16日,公司发布公开征集方案的公告,截至征集期满,共有三家意向受让方向国联集团提交了受让申请材料,并足额缴纳相应的申请保证金,分别为: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符合条件的战略投资人。
截至报告期末,国联环科分拆上市处于江苏证监局辅导阶段,公司将对照监管要求,根据子公司国联环科的经营情况,推进上市申报筹备工作。三、风险因素
锅炉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新增投资增速持续降低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市政环保业务方面,随着更多的央企及民间资本战略调整进入市政环保领域,以及市场开发日趋成熟,竞争将更加激烈;市政环保行业存在一定地域垄断性、公益性的特征,对外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行政壁垒影响。
应对:公司将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加快向氢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新能源、节能低碳领域的装备制造、设计、工程总包与运营服务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公司节能环保产品的性能,开发差异化产品及市场;同时,立足内部资源整合协同,提高业务开发和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谋划一体化营销布局、筹划市场渠道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营收利润规模。
钢材是公司锅炉装备制造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煤炭、天然气是公司下属热电联产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钢材、煤炭、天然气的价格若出现较动,会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应对: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实行精益生产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做到科学投产,降低风险。公司热电联产主要为以热定电,以供热为主、发电为辅。公司下设无锡华光电力物资有限公司负责煤炭的采购,公司顺利与山能、中煤签署了长协煤协议,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并对原材料价格保持积极关注和预判,做好提前量储备。同时,公司供热的蒸汽价格与煤价保持良好联动关系,能较好缓冲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针对天然气价格的大幅提升,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1、与主管部门争取启动气电联动政策,加强天然气价格和电价的联动,消纳燃气价格提升带来的影响;2、沟通启动气汽联动的调价机制,使天然气价格与公司供热蒸汽价格联动,打通价格传导机制;3、优化运行模式,增加供热比例,减少发电量,提高燃机电厂经济性。最大程度消纳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公司对参股公司的投资,未来如果参股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将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减少,对公司业绩表现产生不利影响。其中火电类参股公司可能受煤炭价格波动等影响较大,燃机热电联产公司可能受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继而影响公司投资收益水平。
应对:对参股公司提供多方支持,例如持续对参股公司提供管理、技术等支持,在合理公允范围内向其出售煤炭等原材料,帮助维护参股公司的业绩稳定。
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经营形成,具有周期长、分期结算和分期付款等特点,使得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相对较大,同时,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额度也可能伴随不断增加。在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资金回笼压力都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及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变化的影响。
应对:公司的应收账款回笼总体处于行业内合理水平,未来将继续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增加,加强合同评审及风险评估力度;同时完善市场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机制,积极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公司从事的环保及能源行业的装备制造、工程总包及项目运营业务,对安全生产、环保的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
应对: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签署责任状;完善与安全生产及环保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定期组织生产现场检查,并加强整改落实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安全及环保教育培训,提升全员意识,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平台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浙江大学—华光智慧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省(华光)清洁燃烧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司是国家能源行业生物质能发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秘书长单位,主持制订及参与制订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无锡氢能协会理事长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与大连理工、中科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电解水制氢、CCUS、火电灵活性改造、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度技术合作及商业化开发。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拥有累计有效专利1034项,其中发明专利167项。
公司拥有固废循环综合处置园区的设计、建设、运营能力,涵盖生活垃圾处置、餐厨废弃物处置、污泥处置、藻泥处置、飞灰处置填埋等。公司在无锡惠山区打造了具备自身业务特色的“城市综合固废处置中心”,以热电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为核心,配置了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蓝藻藻泥处置、飞灰填埋、沼气供应等综合处置设施。在提供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固废多项目百分百协同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项目获批住建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公司可实现多种、多项的固废协同处置项目的跨区域复制。
公司固废协同处置运营的核心优势有:(1)安全环保运营能力突出,在渗滤液处置、异味管控等精细化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排放指标远低国标标准;(2)综合能耗及运营成本控制力强,公司通过智慧电厂等数字化手段,有效降低了项目综合能耗,提升了运营效率,毛利控制在30%以上;(3)综合利用自身装备研发生产优势,供应环保项目的核心设备,形成一体化协同优势。
公司下属热电联产企业多年持续稳定运营,打造了国内供热距离最长的多热源、大规模蒸汽集中供热系统,在无锡市区热电联产供热市占率超过70%。同时,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成熟项目并购,新增控股燃煤热电联产项目2个、新增控股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1个,新增参股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2个,总装机量和业务布局实现较大突破。
公司热电运营核心优势有:(1)大热网统筹调度优势,一方面利用天然气价和煤炭价格的季节性差异来优化分配热力负荷,提高供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热力负荷调度,优化各热电厂的生产运营,提高能源效率和经济收益,使整体利益最大化(2)成本控制力、供热议价能力强,公司煤炭采购渠道通畅,与中煤、山能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并签署了长协煤协议,拥有稳定的煤炭供应和价格。公司成本控制力、供热议价能力强,热力应收款回笼率近100%,管损可控制在6%以内,已达到行业最低水平,效率及经济性优良,是公司经营发展的压舱石。
热网核心研发能力: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智慧热网调度辅助决策系统”。智慧热网通过建立蒸汽供热系统的GIS地理模型、水力计算模型和各类大数据分析,以模拟仿真技术,对长输蒸汽温度、压力等实现精准操控,以管损最低为目标条件,实现了典型工况下全网负荷分配运行方式寻优功能。公司“智慧热网”系统是我国大型城市智慧蒸汽管网的首次示范应用,项目“城市蒸汽供热系统智慧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经院士带领的中国机电工程学会鉴定,认定“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光环能以装备制造起家,在大中型锅炉等电力设备的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市场,自1995年以来,累计销售锅炉1700余台,产品遍布国内主要省市,及海外37个国家地区,荣获中国机械500强。
公司子企业华昕设计拥有市政及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内前十,华光电站及下属华光(西安)设计院拥有电力行业乙级资质,各类人才储备雄厚。
公司凭借自身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配合全面工程施工建设资质和能力,能够承接从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到工程总包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管理的一条龙、一体化业务。
公司注重在清洁能源领域布局,不断加大对天然气热电联产、光伏发电布局。2023年上半年,公司自投自建宁高燃机项目投入运营,同时通过成熟项目并购,控股了南京燃机,参股了华润协鑫、高州燃机等3家优质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另有自投自建的澄海益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中。目前公司控股的在运营及在建燃机装机量为1.1GW,公司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85%。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和市场减排需求,公司积极布局氢能领域,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15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已于2023年4月正式下线。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年产1GW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能力,具备500Nm3/h以下、500-1000
Nm3/h,1000-2000Nm3/h,多个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制造技术。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和“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针对130t/h-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华光环能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独家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
另外,公司在节能领域也加大布局,由公司主投与长期合作伙伴江森自控设立了合同能源管理平台国联江森自控绿色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国联江森聚焦于政府办公大楼、工业厂房、医院、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建筑群,为既有和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街区园区的机电系统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包含能源节约与能效提升、能源投资及运营服务及节能咨询与节能工程服务等。国联江森获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评定:建筑领域AAAAA级、综合能源服务认证证书AAAAA级,并获蜂巢能源卓越贡献奖。2023年上半年,国联江森在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以独特的高效机房优化和建设技术,完成了林洋、日月光能、阿特斯、晶澳等多个高效机房的建设。国联江森自有产品蒸发冷集成冷站、厂务监控系统等,在2023年上半年成功开发了江西华麟、隆基、天合光能等重要客户项目。
A股避雷针:一批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2只AI眼镜概念股称目前未有订单,朗源股份原实控人与三人合谋操纵股价被罚没2.2亿
亚世光电:目前公司产品没有应用在AI眼镜相关领域 没有签署相关协议或订单
亚世光电:目前公司产品没有应用在AI眼镜相关领域 没有签署相关协议或订单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